智能化,河南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科技日报 (2018-10-9 19:25:19)
     10月8日,河南省工信委宣布,今年以来河南已有14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

     在工信部最新公布的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河南省麦斯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硅基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豫北转向系统(新乡)有限公司的汽车转向系统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焦作科瑞森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散料输送装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3个项目入选。此前,工信部还进行了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征集评审,河南省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先进轨道交通盾构机智能工厂等11个项目入选。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进步中的隐忧

     当前,智能化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智能化已经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与自动化之后最为重要的技术特征,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要趋向。

     在9月17-19日上海举行的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8月下旬重庆举行的201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一系列的前沿技术精彩纷呈。

     但是,在这两场产业升级的盛宴中,都鲜见河南企业的身影。尤其是以位于郑州的信息工程大学为主联合发布的全球首款商品级超宽带可见光通信专用芯片组,标志着我国可见光通信产业跨越了大规模产业化和开拓高端市场进程中最难迈过的技术门槛。但非常遗憾的是,该芯片组的研发制造合作方,并不是河南企业,而是来自广东省东莞市、天津市和重庆市的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

     这不禁让人思考:河南的企业,是否认识并把握到了智能化产业发展的脉络?面对前沿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河南企业能否在产业化过程中凸显自己的存在,成为更直接的受益者?

     重庆智博会上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大数据发展指数报告》和《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指出:全国各省市大数据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总指数中的占比为18%。其中,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河南的大数据和智能化发展指数均处于中流,大致分布于10-15位的区域。

     面对各省份在智能化浪潮中的激烈竞争,河南能否突显优势,弥补短板,尽早脱颖而出,挺立潮头?

智能化浪潮如何对接河南优势

     其实,在大数据智能化领域,河南的建设步伐一直在不断加快。特别是在龙头企业引进方面,河南省大数据乃至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去年,郑州市引进新华三集团,专注于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服务,成立短短一年多时间营业收入就已经超过2亿元,贡献了3700多万元的税收。浪潮集团在河南成立了云海信息全资子公司,并依托该公司成立了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中心,专门从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核心技术装备和软件系统的研发,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5300多项,成为全国同行业内的翘楚。

     在应用领域,河南的装备制造、生物育种等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也对超算中心有着迫切的应用需求,仅在精准医疗、智慧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就有近200P需求,积极争取建设国家超算中心已纳入河南省重要工作日程。

     有基础,有需求,河南省智能化产业急需的是与该省优势产业加速融合,尤其是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因为,在区域竞争中,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中高端产业的发展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省份、一个地区的未来上升空间。

     河南有较强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但要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产业升级,就有必要在大数据智能化领域投入更大的关注,借助前沿技术革命的推动,促使更多的装备制造企业“脱胎换骨”,培育更多的先进制造企业“茁壮成长”。

     今年以来,河南省积极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除积极争取国家试点示范外,省级层面还开展了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已收集智能车间申报材料175家、智能工厂57家,将于近期组织评审。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参照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关键要素条件,开展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共遴选确定市级(含省直管县)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24家。

河南有基础有机遇更需努力向前

     区域竞争的焦点往往集中在省会城市。在这方面,合肥为中西部省会城市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虽然在地理位置、人口、经济体量等方面并不优越,但是由于对先进制造业高度重视,让合肥成为过去十几年全国GDP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由2010年的全国第38名猛升至2017年的全国第25名。

     郑州,经过国家自创区、自贸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层层加持,同样有理由在这条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一带一路”交通物流、电子商务、装备制造业……都可插上大数据的翅膀、升级智能化的引擎。

     在中国大数据和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中,一些闪光点令人鼓舞:“河南、北京在大数据人才培养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受东部纵深发展带动,中部的河南、湖北、湖南依托区位优势和自身智能化发展基础,正逐步成为全国智能化发展的新生中坚力量。”

     不久前公布的《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人员薪资平均固定年薪达38万,高出互联网普通技术人员134%,目前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46万,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0万。

     河南的人才资源,可否真正转化为大数据人才方面的优势?转化为该省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转化为成千上万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的新动力?根据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千家,位居世界第二。河南企业的发展,可否进一步加快与大数据智能化的融合?可否尽快增加河南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早日培育出本省的智能化企业著名品牌?

     这一连串的问题和期望,需要河南在实践中作出解答!

责任编辑:滕继濮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