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屏幕的智能化,会将这个世界变成何种模样?
来源:搜狐科技 (2018-10-12 11:03:56)

     伴随人工智能大潮来临,似乎一切拥有屏幕的设备都在走向智能化,比如AI电视、智能手机等等。其实想想也没什么错,智能化就是将机器的决策展现给人,而屏幕恰恰就是展现信息最主要的渠道。

    不过日常生活中可以展示出信息的“屏幕”,可不仅仅是手机、平板这种本身就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小到镜子、玻璃,大到广告牌,这些都是存在于生活各个角落的“屏幕”。

如今我们发现,这些独立于“设备”本身的“屏幕”,比如镜子、户外广告牌、玻璃橱窗也开始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切,又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智能魔镜解决每日穿什么的难题?



       在购物场景中,镜子可以算得上一种必需品。对于商家来说,智能镜子可以为顾客带来试衣新体验,更加速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像优衣库就曾经推出过AR穿衣镜,用户不仅仅省去了排队换衣的时间,试衣镜的屏幕上还能展示出衣物相关信息,对于优衣库这种没有导购的品牌来说,可以在不增添人力的前提下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

此外,智能镜子还能在运动健身方面发挥作用,辅助用户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例如很多人选择在健身房锻炼,实际上,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错误的训练动作可能适得其反。




       而智能镜子也可以成为一位指导教练,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分析人体姿势,实时判断用户的动作是否正确,甚至结合过往训练记录,辅助安排用户的训练计划。美国创业公司Mirror就是主打“镜子教练”,一边播放线上视频运动课程,一边通过摄像头、手环等等多种传感装置采集和分析用户运动数据,让健身教练可以给予一些专业的远程指导。

玻璃橱窗摇身一变成售货员?


      “卖”和“买”是零售业的两大环节,而玻璃橱窗是商家与消费者接触的第一环,可以说是“颜值担当”。实际上,玻璃橱窗在吸引顾客之外,还可以扮演导购的角色。

商家设计出精美的橱窗,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进入进而促成“买”的实现。常规的橱窗设计会把最优质的商品放在焦点位置,加以独特的设计构造,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而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店面,将这一块玻璃改变成千变万化的屏幕。

      智能化的玻璃橱窗,将打破纯靠设计的展示方式,从单一的展示变成全方位传递品牌风格、信息的渠道。传统的玻璃橱窗可以加入触摸互动、体感互动、追踪感应等各类智能技术,进而实现全新的功能。比如玻璃橱窗可以通过分析路过顾客的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展示对应的品牌广告。


      另一方面,智能玻璃橱窗可以为传统门店注入新活力,通过智能售卖、数据分析等,加速向新零售转型。消费者透过玻璃看到货架上的商品,触摸玻璃就能获取每个商品的详细介绍,在加入语音与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后,玻璃橱窗甚至能像一位导购员一样,和顾客直接“对话”。像在苏宁的无人零售店中,就能看到类似概念的玻璃橱窗。由此,商家就可以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24小时开业。同时,商家通过分析玻璃与客户的“互动”数据,还能进一步反哺玻璃橱窗的功能,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提供服务。

户外广告牌也能个性化精准推荐?

     户外广告牌已经成为城市的标配,比如公交站台、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客流量大的地区、景区商业街等领域。而智能化也赋予户外广告牌更大的实用与商业价值。

给户外广告牌加上传感器后,它可根据对人、车流量的判断,在不同时段显示不同的广告。据外媒报道,在莫斯科的马路边,出现了一些可进行精准广告投放的广告牌,这些“智能”广告牌通过利用高速摄像机对车辆进行图像捕捉,广告牌内置机器学习技术可对图片中的外观进行分析,从而断定该车辆品牌及型号并有针对性地精准投放广告。




      传感器可以监测某一时段通过的人、车情况,并将数据回传实时分析,推荐最合理的广告投放组合。比如某一车站在早晚高峰经常通过家长及幼儿,那么这一区域就适合在该时段定向投放教育类广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距离智能化屏幕时代,还要迈过几道坎儿?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发现,智能化屏幕的应用场景极为普遍,也没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难见到智能化屏幕的大范围应用。

       首先,网速是关键。不论是图像还是视频,设备采集后都有大量数据需要流通,当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传输的数据也将成倍增长,这就需要高速的信息传输速度。尤其智能化屏幕很多都是“大屏”,对于图像和视频的质量要求更高。或许等到未来5G得以广泛应用,才可以满足智能化屏幕所需的前提。

       其次是数据的处理能力。数据回传至云或端后,要迅速进入压缩、编码及处理阶段,数据的处理速度决定着信息返回的效率。假如一位顾客使用智能镜子换装,肯定不希望出现延迟或卡顿的情况。这一点不能仅仅依赖云端的信息处理,与终端计 算结合才能带来更加及时的交互反馈。通常来说,这一问题是依靠移动AI芯片解决。但问题在于当前一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的AI芯片,如智能摄像头等等,价格都十分昂贵,很难被C端市场所接受。尤其是镜子这类对于用户来说十分日常的产品,用户对它们设定的心理价位很难因为智能功能的加入而进行改变。所以,能否进一步降低移动AI芯片的应用成本,是屏幕智能化需要迈过的第二道坎。

       最后,最关键的是,类似橱窗、户外广告等这类基础建设,现在基本已经建设完成,并且形成了稳定的收益流。如果大费周章的全部拆除更新,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很可能是一种无法承受的成本,而智能化带来的收益能否覆盖,则又是一个无法确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若要改变已有模式,很可能需要商家、资本方合力转型。例如在资本支持下,出现一家主打智能橱窗的创业公司,引得更多创业企业携资进入这一领域,让新玩家用新模式倒逼旧模式的改变。

      5G的商用和AI芯片的研发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如此看来,迈过这三道坎其实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想象一下未来我们的生活,或许所有目光聚焦之处都可以聆听与倾诉,这样被无限信息包裹的未来,真的令人兴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